资讯> 正文

2023年化工行业二季度投资策略 半导体CMP材料占晶圆制造材料7% 天天讯息

2023-05-16 14:04:07 来源:南京证券

化工行业投资主线1 硬科技-半导体材料

半导体材料:行业增长+国产替代,材料迎来放量时刻


(相关资料图)

行业景气度持续:1)半导体市场:202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5559亿美元(同比+26.2%)。中国仍是最大的半导体市场,21年销售额总额为1925亿 美元,占全球34.6%(同比+27.1%)。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1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10458.3亿元(同比+18.2%)。根据WSTS预测,22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到6135亿美元(同比+10.4%),其中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将达到5120亿美元(同比+10.4%)。根据IC Insights预测,21- 26年,全球集成电路市场规模CAGR将达到10.2%,其中模拟电路、逻辑电路和存储器的CAGR均超过10%。2)半导体材料市场:2021年全球半导体材料 市场达643亿美元,较2020年的555亿美元增长了15.9%,创历史新高。其中晶圆制造材料市场规模为404亿美元(同比+15.5%),晶圆、湿电子化学 品、CMP抛光材料和光罩的增长最显著;封装材料市场规模为239亿美元(同比+16.5%),有机基板、引线框架和键合丝增长最为迅速。中国大陆作 为全球第二大半导体材料市场成为2021年增长最快的地区,同比增长21.9%,规模达到119.3亿美元(占比19%);中国台湾仍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材 料市场,21年市场规模为147.1亿美元(占比23%),同期增长15.7%。TECHET预测21-25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将以超过6%的复合增长率增长。

CMP抛光材料:占晶圆制造材料7%,CMP工艺关键材料

CMP工艺关键耗材,芯片迭代下抛光材料用量增长:CMP(化学机械抛光)是通过表面化学作用和机械研磨技术结合,实现晶圆表面纳米 级平坦化。半导体CMP材料占晶圆制造材料的7%,抛光材料可分为抛光液、抛光垫、抛光头、研磨盘、调节器和清洁剂等,其中抛光液 和抛光垫价值占比分别为49%和33%。抛光液和抛光垫属于消耗品,随芯片升级耗用量大增,如14nm以下逻辑芯片工艺需CMP抛光次数超 20步,抛光液种类超20种,当达到7nm以下逻辑芯片需抛光次数超30步,抛光液种类超30种;而存储芯片3D NAND较2D NAND需要的抛光 次数接近翻倍。

全球市场集中度高,国内对外依存度超95%:抛光垫技术壁垒高、认证时间长,全球市场为美国陶氏(占79%)、美国卡博特(5%)、美 国TWI(4%)等垄断,产品毛利率50%+,陶氏垄断中国近90%的抛光垫市场,国内鼎龙股份国产化替代较快。全球抛光液市场主要由美日 企业垄断,美国卡博特(占33%),国内安集科技进展较快。

电子特气:晶圆制造材料中第二大耗材(占比13%),国产化率仅14%

种类繁多,纯度提升带来质变:半导体、显示面板、光伏等为电子特气主要下游,全球来看,电子特气下游最主要的领域是半导体, 占比高达70%,而国内仅为43%,尚有提升空间。电子特气在晶圆制造中主要用于光刻、刻蚀、沉积、掺杂等核心工艺环节,使用步骤 较多,因此消耗量也大于其他材料,在IC生产环节中,使用的电子气体约有100多种,核心工段常见的气体也在40-50种左右。电子气 体的纯度和洁净度直接影响到半导体器件的质量、集成度、特定技术指标和成品率。

四大巨头占据全球91%的市场:全球气体行业被四大跨国巨头垄断,2018年林德(普莱克斯)、空气化工、法液空、大阳日酸占据91% 的份额。国内电子特气市场也是四大巨头占85%的份额,预计未来国内气体企业份额有望提升,关注华特气体、金宏气体、凯美特气等。

纯度、精度等是核心要求:特气生产中涉及合成、纯化、混合气配制、充装、分析检测、气瓶处理等多项工艺技术,与国外的差距主 要在于生产、包装、检测等技术短板。

靶材:占晶圆制造材料3%,制备电子薄膜关键材料

PVD工艺核心耗材,半导体用要求高,面板及光伏要求低:溅射工艺(物理气相沉积的一种)是用离子源产生的离子轰击固体 表面,使固体中金属原子以一定能量逸出并在晶圆或其他材料表面沉积,形成一层薄膜以实现导电、保护等功能,固体即为溅 射靶材。PVD在半导体、平板显示、光伏中均有应用,半导体领域(全球17亿美金市场)以金属材料溅射为主,主要用于制造 集成电路的金属互连层、金属接触层、扩散阻挡层,技术标准最高,纯度达到6N。平板显示(全球60-70亿美金市场)和光伏 领域(全球20-30亿美金市场)常用到金属靶材和陶瓷靶材,技术标准相对低,纯度达4N。

化工行业投资主线2 景气向上-氟化工

氟化工产业链:高端氟化工产品空间较大

氟化工产业链全景:最上游萤石,是制取氢氟酸最经济、最关键的矿物原料;氢氟酸是氟化工产业链的起点。氟化工上游原 料还有甲烷氯化物、液氯和电石。中游包括有机氟化物(包括制冷剂、氟聚合物、氟精细化学品三大块)和无机氟化物(包括 氟化铝、冰晶石等氟化盐等产品)。

国内氟化工市场规模超600亿,未来复合增速14%: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0年国内氟化工市场规模超过600亿元, 2016-2020年复合增速达到27%,主要得益于下游空调制冷系统和新能源车行业对氢氟酸和六氟磷酸锂的需求拉动。未来氟化 工行业市场规模逐年提升,复合增速14%,市场规模有望在2026年超过1300亿元。

资源为王:萤石是战略性资源,为氟化工源头

萤石是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我国2016年公布《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划定了24种“战略性矿产资源”,其 中非金属矿产包括4种(磷、钾盐、晶质石墨、萤石)。

萤石下游需求主要是氢氟酸(占比57%),而氢氟酸是氟化工产业链的起点(下游包括制冷剂、氟橡胶、氟树脂、含氟精细 化工品等),其次下游应用包括氟化铝(23%)、炼钢(7%)、建材(7%),根据氢氟酸、电解铝和粗钢产量增速,估计萤 石需求增速在3%-5%左右。中国是全世界的主要萤石消费区,占比世界的60%。

制冷剂:配额争夺期结束,价格及盈利底部反转

2022年第三代制冷剂配额争夺期结束,主产品价格及价差底部反转: 根据二代制冷剂经验,20-22三年内三代平均下游使用量将成为未来配 额的主要参考指标,各家配额或将按照期间各企业市占率分配,19年 是三代制冷剂配额争夺的最后窗口,各家投建R32、R134a、R125等 产能,三代制冷剂大部分进入价差负值区间(除21年双控双限有一波 短暂行情),随着22年底三代制冷剂配额争夺将结束,厂商格局将基 本确定,目前价格和价差已经出现底部向上。

高端氟化工产品:市场前景好,增速较快

氟聚合物性能优越,占氟消耗量的20%:含氟聚合物有较高的耐高温性、高抗化学腐蚀性、耐久性、耐候性等,在汽车、化学、 电力、食品、航空航天等行业发挥重要作用。氟聚合物可以分为氟涂料、氟树脂和氟橡胶,根据新思界数据,2020年我国含氟聚 合物产量达60.1万吨,占氟化工行业氟消耗总量的20%,其中氟涂料占比67%,氟树脂占比30%,氟橡胶占比3%。

氟树脂(PTFE、PVDF等)最具发展潜能:氟树脂主要产品包括聚四氟乙烯(PTFE)和聚偏氟乙烯(PVDF),合计市占率达 到80%,其他氟树脂例如ECTFE、PFA、FEP、HFP、ETFE和PFSR处于发展初期。

化工行业投资主线3 回调机会-核心资产

MDI&TDI:价格底部企稳,海外供给受限,国内需求预期较强

价格端,2022年至今MDI及TDI价格及价差总体在底部震荡,需求端受疫情影响修复缓慢,价格及价差受供给端影响较大。 近期终端需求恢复缓慢(主要看地产后周期复苏-冰箱冰柜、软体家具、外墙管道保温等),而供给端万华宁波80万吨装置及 巴斯夫重庆40万吨装置检修结束重启,场内现货紧张状况缓解,目前MDI价格和价差依然处在历史10-20%的低位,TDI价格和 价差在25%-30%的历史分位。

供应端,海外产能供应紧张,未来扩产看万华:1)行业寡头垄断,格局稳定:MDI是高技术壁垒产品,经过几十年发展,技术仍然掌握在少数 公司手中,截止2022年,全球仅8家MDI工厂,前五家(万华化学、巴斯夫、科思创、亨斯迈、陶氏 )厂商 MDI 总产能占比达 91%。TDI也呈 寡头垄断格局,前三巨头科思创、巴斯夫、万华产能合计占比65%,2)未来扩产看万华:MDI未来3年规划扩产的包括,万华100万吨、新疆巨 力40万吨、锦湖三井20万吨、巴斯夫20万吨,而确定性较高的只有万华,预计在2023年底前可以投产100万吨,未来3年MDI行业产能年均增速 在5-6%。TDI在2018年开始产能过剩,2020年后没有新增产能,未来扩产计划中,万华15万吨确定性高,预计2023年投产,而沧州大化26.5万 吨和巴斯夫上海6万吨计划搁置,未来3年新增产能年均增速不足1%。3)欧美装置老化,不可抗力频发:全球MDI装置中,亚太地区占比52%、 欧洲占比27%(261万吨)、北美占比16%;TDI装置中,中国占比39%、美洲占比25%、欧洲占比24%(85万吨)。欧美装置存在老化现象,频发 不可抗力,且面临能源紧张成本高企问题,而国内装置平稳运行,利好国内产品出口及价格支撑。

华鲁恒升:煤化工产品价格低位,静待景气度回升

目前除了尿素价格在历史中枢偏上位置,其他都在历史低位:煤化工产品下游涉及衣食住行,目前除了用于化肥生产的尿素价格在历史 分位74%,其他主产品价格(DMF、醋酸、己二酸、丁辛醇、DMC)都在35%历史分位以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德州本部布局新能源及新材料,荆州第二基地打开成长空间:1)高端溶剂,30万吨/年的碳酸甲乙脂(EMC),5万吨/年的碳酸二乙酯 (DEC)和30万吨/年的草酸将于2023年Q2建成投产,提升公司电解液溶剂综合供应能力。2)尼龙新材料:2022年尼龙66高端新材料项 目开工,一期包括20万吨/年己二酸(销量14.8万吨),预计2023年下半年投产,后续有8万吨/年尼龙66、1.35万吨/年的副产二元酸产 品。3)荆州第二基地:一期项目已经于2021年6月启动建设,目前进入大规模设备安装阶段,预计2023年下半年开始逐渐投产。后续启 动建设16万吨/年NMP、20万吨/年BDO、10万吨/年酸酐、16万吨/年密胺树脂(配套52万吨/年尿素)等产品。荆州二期项目规划中,预 计2024年底建成投产,中长期打开公司成长空间。

宝丰能源:烯烃焦化需求有望回暖,丰富在建支撑未来成长

主产品聚烯烃及焦炭价格低位:目前主要产品焦炭、聚丙烯、聚乙烯价格有望随着需求回暖而提升。

储备项目积极推进,未来成长可期:1)宁东三期50万吨/年煤制烯烃及项目50万吨/年C2-C5综合利用制烯烃项目稳步推进,其 中甲醇及烯烃预计2022年底建成,25万吨EVA预计2023年建成投产。2)宁东四期5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预计2023年开工。3)内蒙 古400万吨/年(一期30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于9月下旬被国家生态环境部的正式受理,预计今年将开工建设,2024年Q4逐步 投产。4)力争2022年底前建成20万吨/年苯乙烯项目,实现新的盈利增长点。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关键词:

上一篇:加快项目建设 助推产业发展

下一篇:最后一页

  • 资讯
  • 业界
  • 行情